2021-07-29T10:44:40+08:002021-07-29|新闻与活动, 新闻信息|

29年前,一位葡萄牙人因为澳门大学,从欧洲越洋来到澳门这座具有南欧特色的 小城,为这里的科研拓荒。这位拓荒者就是微电子专家马许愿教授。他踏足校园 那天,计划只访学两年便回葡萄牙,最后却为一班勤奋优秀的学生留下来,自此 带领一代又一代学生推动微电子研究,在澳门这个昔日的科研荒漠建立了全球顶 尖的微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澳门芯」的科技品牌。

马许愿教授表示,微电子研究可以为澳大闯出名堂。

一份报告写下廿年科研蓝图

在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简称实验室),展示厅 陈列了「澳门芯」历年的重大成果和奖项,墙上挂着一张张见证芯片研发和师生 参与国际研讨会的照片。马许愿教授现任全球事务副校长,身兼模拟与混合信号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电子研究院院长。他坐在展示厅,忆 述为「澳门芯」奋斗的科研路。
1992年10月29日晚上,马教授带着太太和三个孩子从葡萄牙来到澳门,走进当时 位于凼仔岛上澳门大学旧校园的教职员宿舍。 「我对澳大的第一印象其实不太 好。我当时就跟太太说,你应该不用打开所有行李袋,因为我们可能很快就回葡萄牙。」
来澳门前,马教授是里斯本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电子学教授,有12年教研经验。 1983 年,他在葡萄牙设计出具有模拟功能的芯片,1991 年成为该国首个为博士 论文设计芯片的人。
马教授1992年抵达澳大时,发现学期已近尾声,他没有课要上,也没有任何人告 诉他要做什么。习惯忙碌的他于是给自己一个任务:写一份分析科技学院的报 告。 「至今我已发表700多篇学术出版物,但通通不及这份我在35岁时写的报告重要。」

马许愿教授选择留在澳大,最大的原因是有一班勤奋优秀的学生。

马教授在报告提出澳大要拓展新的科研领域、开办硕士和博士课程,获得澳葡政 府和时任校长李天庆教授认同,这也成为他往后20多年担任科技学院院长(1994 年至1997年)和研究副校长(1997年至2018年)时在澳大推动科研的蓝图。在 这份报告里,他还强调澳大学生充满学习动力,与他在葡萄牙见到的学生截然不 同。 「我最初与澳大只签了访问教授合约,但这些勤奋优秀的学生令我愿意留在这里。」

马许愿教授(右)在1997年就任澳大副校长,同年大学开办首届电机电子工程博士课程。

首块由澳大设计的芯片

在马教授推动下,科技学院在1993年首次开办硕士课程,包括他亲自负责的电子 及电工工程硕士课程。 「在澳大教务委员会开会时,一位教授强烈反对开办这个 硕士课程,他说澳门是不可能做电机电子研究,只有Intel、IBM这些大公司才能做到。」

当时澳门是科研荒漠,那位教授的悲观并不意外。就连该硕士课程首届10名学生 开始设计芯片时,也不相信自己会成功。马教授说:「最初他们对芯片科技一无 所知。大学的电脑也不太适合做这类工作,而且电脑也不足够。为了准时完成芯 片设计,学生在夜间,甚至农历新年假期也回到实验室埋头研究。」虽然资源极 度贫乏,但马教授和学生还是在1994年研发首块由澳大设计的芯片:第一代 「UM Chip」(澳大芯),并在翌年一个学术会议发表论文。

第一代澳大芯上面刻有一个「囍」字

第一代澳门芯研发后,马教授大为振奋,开始建立微电子科研团队,第一步就是 招揽学生成为教学助理。 1997年,澳大开办首届电机电子工程博士课程,余成斌 和谭锦荣成为首两名博士生。谭锦荣在2002年于澳大创立无线通讯实验室。马教 授和余成斌的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室(下简称集成电路实验 室)于2003年成立。

芯片闯出名堂

集成电路实验室最初设于旧校园一个车库,后来搬到珍禧楼的停车场楼层的两个 小房间,缺乏资金、设备和空间。幸好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在2005年成立后, 集成电路实验室可以为项目申请资助,规模和成果开始显著增加。 2009年,澳大 向国家科技部申请建立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一个以集成电路实验室为基 础。不过,马教授在2010年到访上海复旦大学后,对实验室的升格不抱期望。

2009年,马许愿教授(中)、余成斌教授(右)和麦沛然教授获得澳门院校在微电子领域的首个 美国专利。

2011年,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获得澳门首个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

当时中国唯一研究集成电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设于复旦大学,马教授说:「我们 只有约30人和两个房间,复旦的实验室有300人和一幢在浦东的五层大楼,所以 我不相信我们会成功。」然而,实验室规模和研究水平没有必然关系。 2010年11 月,在公认代表芯片研究最高水平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澳大有两篇论文入 选,于该会议上位列全球第15、亚洲第五。与澳大同场发表论文的还包括日本 TIT、法国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台湾大学、台湾交通 大学、日本东芝、韩国KAIST、Texas Instruments、Broadcom、亚德诺以及麻 省理工学院等。一个月后,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肯定了澳大在微电子研究的地位和国际影响。

2019年,马许愿教授(第二行左六)与微电子研究团队在三藩市举行的国际固态电路会议发表论 文后合影。

澳大在2014年迁入位于广东省横琴岛的新校园后,实验室发展迅速,目前下设两 个中心和开办两个硕士课程,并有一间生物科技衍生公司。

2011年至2021年间,实验室在国际固态电路会议共有41篇论文入选。在2019年 的会议,澳大有八篇论文入选,等于内地和香港所有入选论文的数量,全球排第 二,仅次Intel。马教授说:「20多年前,澳大那位教授说芯片研究只有Intel等公 司做到,今日我们已达到Intel的水平了。」

1994年,马教授在与学生完成首块芯片的设计后,随即回到里斯本大学高等技术 学院一星期,在那里刻制芯片,当时该学院一位华人博士生帮他刻了一个「囍」 字在芯片上,希望为澳大的研发团队带来好运。他说,在澳大研究微电子有所成 就,确实是他的幸运,但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支持和学生的信任。 「最初我跟学 生们说,澳大不太有名,但我们的微电子研究可以为澳大闯出名堂!当时其实我 心里也不太相信自己,但学生相信了我。做出世界顶尖的芯片绝非易事,但他们 做到了,Elvis就是其中一人。」

澳大首位在发表期刊论文的本科生

1999年,麦沛然(Elvis)在慈幼中学毕业后入读澳大,在一门电路分析课上第一 次见到马教授。 2003年,他在余成斌教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马许愿认为题目 非常有趣,于是协助他们以该论文为基础撰写一篇文章投稿,获学术期刊 《Electronics Letters》刊登。马教授说:「那是澳大第一次有本科生的论文获学 术期刊刊登,我与余成斌教授都认为Elvis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2006年马许愿教授(左三)邀请顶尖的微电子专家担任麦沛然(右四)博士论文的答辩评审委员。

三年后,麦沛然博士毕业,正式成为马教授在实验室的同事,目前是实验室的 (研究)副主任。马教授说:「每个学生完成博士学位后,都不再叫我教授,而 是称呼我的葡文名Rui,所以我们是Rui和Elvis,是朋友而不是师徒。」

马许愿教授(右)与麦沛然教授在实验室讨论芯片研发

过去22年,麦沛然从亦师亦友的马教授身上先是学习学术知识,后来学习领导能 力。麦沛然说:「Rui曾经长期负责研究事务,参与建立大学过去20多年的研究发 展计划。我们都知道,澳大发展到今日的水平非常艰巨,每个澳大人都面对了不 少挑战,Rui的任务尤其繁重。但他克服了一切困难,使一个又一个研究想法成真。」

实验室展示厅放满了马许愿教授(左)与团队多年来的研发成果

澳大的芯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大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当年的拓荒 者,今天已经桃李满门、硕果累累。马教授说:「在芯片研究领域要达到世界最 顶尖水平并非容易,但当你尝试去做并实现目标时,你就到达了最高峰。」
开拓创新,永无止境!澳大芯的拓荒者精神将会继续在澳大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