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T18:00:36+08:002019-12-18|新闻信息|

来源:《澳大新语》第21期https://www.um.edu.mo/wp-content/uploads/2016/02/umagazine21.pdf

澳门回归20年,恰好是麦沛然在澳门大学学习和研究芯片的20年。他在1999年入读澳大,今日已是国际顶尖的集成电路领域专家,更是首位澳门土生土长的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感激澳大给予我这么大的研究空间,让我实践认识的事情。」

「你不认真就输」

麦沛然是澳大电机及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副主任,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他说当初修读电机及电子工程,完全是出于兴趣。「本科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打好基础,从未知到知道这个领域。去到后期,我发现原来高层次的科学对研究人员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不是认真就输了』,或是你不认真就输。』

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就团队

凭着一份兴趣和认真,麦教授留校攻读博士,2006年起在澳大任教,这段历程转变反映他的成长,也折射了澳门回归后的变化。他初到澳大时,澳门在电子工程研究上可谓在早期阶段,但逐步回归经济增长的增长,政府也加大了对科研的支持,包括在2004年建立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如果没有科技基金的支持,我相信没有办法做到比较好的成果。」

2003年,麦教授的导师,澳大副校长马许愿教授创建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验室,2011年升格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麦教授一直参与其中。可以更大程度地支持我们的研究,我们在收生和招聘方面也有长足进步。

不过,在澳大2014年迁入现时的校园前,位于凼仔旧校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地方地方,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当时没有人预期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没有新校园,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和规模,现在这里有10多位老师,80多位学生,其中有近60名都是博士学生,如果一定要量化的话,我们的规模是当时的5至10倍。

培养学生作长远贡献

麦教授历年来发表的论文超过260篇学术论文,备受国际肯定,但他认为论文写得再好,终究也会过时;相反,培养出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社会立足,持续地贡献社会。过去10多年,他指导了超过20名博士生,毕业后都在世界一流的大学,企业工作。「我有一位学生刚毕业就被授予美国的公司聘请,年薪150万澳门元。」美国公司为什么要请一个中国人做工程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我们的学生水平达到他们的要求。

麦教授说,美国企业愿意付出优厚的薪酬,容易吸引最一流的科研人才,但他期望实验室可以协助粤港澳大湾区留住科技人才。“将优秀的人才留在湾区,创造企业,创造顶尖的研究团队,是未来5至10年希望做的。在澳门的老师可以是学生技术的摇篮,我们的毕业生是贡献科研的中坚,然后再为湾区孕育成熟的产业。